从娃娃抓起 算法、开源硬件列入中学课程

2018.01.29点击:
信息技术在近二十年间快速发展,人工智能、 开源硬件、算法等技术也成为这两年的热词,而为了适应这些社会变化,教育部最新公布了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(2017年版)》“新课标”改革的具体内容。

从“新课标”改革来看,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新技术的重视。从云计算、大数据,到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算法,应有尽有。从课程结构来看,主要分为“数据与计算”和“信息系统与社会”两个模块。这两个模块为中学生必修课,而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“选择性必修”和“选修”课程。

具体课程包括:了解数据编码、学会采集、分析、可视化数据、学会一种程序语言,并使用程序语言完成简单的算法、了解人工智能的重要性、知道信息系统基本工作原理、可以开发简单的信息系统、判断安全风险,了解安全防范技术、学会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。
这种改变对于完善我国教育内容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,但是考虑到中国教育中的应试压力,课程设计完成后,学生是否会有时间、花时间学习还是未知数。
相关信息显示,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根据学生升学、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计的,分为“数据与数据结构”“网络基础”“数据管理与分析”“人工智能初步”“三维设计与创意”“开源硬件项目设计”六个模块。这些课程相较而言更像是作为学生的业余爱好而设计的自主选修课。
相较于2003年的“新课标”,这一版本对信息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,但是在课程开设之外,更需要在活跃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,在升学过程中提供信息技术人才特殊通道等方面予以更清晰的指向。

 本文来源:中关村在线